NEWS
新聞中心

深圳市同奧科技有限公司
電話:15914118181
傳真:0755-29057489
郵箱:water@tongor17.com
Q Q:2850878048
地址:深圳市寶安區石巖鎮石環路2號騰杰順科技園A3棟11樓
為什么不應盲目提高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?
發布時間:2022/5/10 14:46:05 瀏覽量:140
為什么不應盲目提高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?簡單的一句話解釋——不值。
過去,很多地方過度提高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,核心的一個考慮就是:河道水體的主要來水就是污水處理廠尾水,在水生態容量不夠的情況下,只有提高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,才能保證河道斷面水質達標。
但是,這一考慮,忽略了一個問題——不是所有的污水都進了污水處理廠。
雖然經過“十三五”時期的艱苦治理,很多城市的污水收集率有很大提高,但由于管網錯接、跑冒滴漏等原因,還是有部分污水沒有進到污水處理廠,直接就外排環境了。
所以,就算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再高,對于這部分污水也是無能為力的。
王家卓表示,當前黑臭水體治理的主要短板并不是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低。實際上,按照一級A標準建設的污水處理廠,實際出水情況往往一般比一級A好很多。
比如,一級A出水標準的氨氮要求是5(8)mg/L,而實際上很多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氨氮則在1 mg/L以下。
因此 ,一味地提高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,只能造成治理成本越來越高,而治理效果則提升有限。
王家卓調研時曾經發現,某地區一個4萬噸的污水處理廠,因為要采取地表水Ⅲ類排放標準而且還要建成地下污水廠,使得污水處理工藝流程非常復雜,投資額高達8億多元。
而如果按一級A標準,建設地面污水處理廠,可能8千萬建設資金就足夠了。
8億和8千萬,兩者相差竟有10倍之多。
與此同時,由于地方財政支付能力不足、污水處理費調價機制不暢等原因,很多城市的污水處理費都已經入不敷出、難以為繼了。如果再提高標準,就會造成污水處理運行成本過高、“建得起用不起”,最終處理效果大打折扣。
即使地方財政有能力,能夠支撐如此大成本建設、運營高標準污水處理廠,但其對于水環境的改善效果可能也有限。
原因還是前面說過的那條——不是所有的污水都進了污水處理廠。
一方面花很多的錢,把收集進污水處理廠的這些有限的污水處理得精益求精;另一方面卻放任還有大量污水沒有收集進污水處理廠,直接外排環境,最終好水壞水都匯合到環境里,水環境改善的效果仍是差強人意。
唯一的受益者,可能就是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的中標單位,最起碼他們賺了一波建設費用。
但是,對于整個黑臭水體治理的效果來講,這樣的投資“性價比”太低,可謂事倍功倍。
2 不盲目提高污水廠出水標準,應該干什么?
既然不應該盲目提高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,那黑臭水體治理的著力點又該放在哪里呢?
管網。
王家卓表示,《實施方案》之所以提出不應盲目提高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,就是希望各地能夠抓住當前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的“主要矛盾”,而這個“主要矛盾”就是管網。
“當前一些城市真正的短板其實是管網的問題,管網總量不夠質量不高,導致污水集中收集率不高,而且部分污水還有溢流入河的風險。”他說。
因此,把有限的資金更多地投入到管網建設中,提高管網質量,從而進一步提高污水收集率,減少直接外排環境的污水量,可能是更加劃算,也更加有效的做法。
之前,地方之所以都盯著污水處理廠,其實也是不明白這層道理。說白了,還是污水處理廠處在明面上,好抓,容易出政績;而管網都在地下,屬于“良心工程”,不好抓,也不容易見到政績。
之所以造成這一風氣,有地方政府盲目跟風、盲目攀比的問題,也有部分環保從業人員“忽悠”的因素。
總之,黑臭水體的表象在水里,根子在岸上,而核心則在管網。同時,污水治理也是一個系統工程,眼睛不能只盯著污水處理廠,還要看到“看不見”的管網,要統籌謀劃、協調推進。
先把污水收集空白區和直排口消滅掉,然后再開展污水管網排查、改造和建設,提高污水收集率。等到這些工作都做完了,如果還想進一步提升水環境質量,到時候再考慮污水處理廠提標不遲。
王家卓也表示,“不應盲目提標”也不是絕對的,如果一個城市的污水管網已經非常完善,經過科學調查和分析計算,認為污水處理廠的尾水排放是造成一些河湖黑臭的主要原因,在地方財政可以承受的前提下,適度提標也是可以的。
總而言之一句話,就是“好鋼要用在刀刃上”,有限的財政資金要用在最大的短板上,爭取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只有這樣,才能避免投資浪費,達到最優的投資性價比。
過去,很多地方過度提高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,核心的一個考慮就是:河道水體的主要來水就是污水處理廠尾水,在水生態容量不夠的情況下,只有提高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,才能保證河道斷面水質達標。
但是,這一考慮,忽略了一個問題——不是所有的污水都進了污水處理廠。
雖然經過“十三五”時期的艱苦治理,很多城市的污水收集率有很大提高,但由于管網錯接、跑冒滴漏等原因,還是有部分污水沒有進到污水處理廠,直接就外排環境了。
所以,就算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再高,對于這部分污水也是無能為力的。
王家卓表示,當前黑臭水體治理的主要短板并不是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低。實際上,按照一級A標準建設的污水處理廠,實際出水情況往往一般比一級A好很多。
比如,一級A出水標準的氨氮要求是5(8)mg/L,而實際上很多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氨氮則在1 mg/L以下。
因此 ,一味地提高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,只能造成治理成本越來越高,而治理效果則提升有限。
王家卓調研時曾經發現,某地區一個4萬噸的污水處理廠,因為要采取地表水Ⅲ類排放標準而且還要建成地下污水廠,使得污水處理工藝流程非常復雜,投資額高達8億多元。
而如果按一級A標準,建設地面污水處理廠,可能8千萬建設資金就足夠了。
8億和8千萬,兩者相差竟有10倍之多。
與此同時,由于地方財政支付能力不足、污水處理費調價機制不暢等原因,很多城市的污水處理費都已經入不敷出、難以為繼了。如果再提高標準,就會造成污水處理運行成本過高、“建得起用不起”,最終處理效果大打折扣。
即使地方財政有能力,能夠支撐如此大成本建設、運營高標準污水處理廠,但其對于水環境的改善效果可能也有限。
原因還是前面說過的那條——不是所有的污水都進了污水處理廠。
一方面花很多的錢,把收集進污水處理廠的這些有限的污水處理得精益求精;另一方面卻放任還有大量污水沒有收集進污水處理廠,直接外排環境,最終好水壞水都匯合到環境里,水環境改善的效果仍是差強人意。
唯一的受益者,可能就是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的中標單位,最起碼他們賺了一波建設費用。
但是,對于整個黑臭水體治理的效果來講,這樣的投資“性價比”太低,可謂事倍功倍。
2 不盲目提高污水廠出水標準,應該干什么?
既然不應該盲目提高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,那黑臭水體治理的著力點又該放在哪里呢?
管網。
王家卓表示,《實施方案》之所以提出不應盲目提高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,就是希望各地能夠抓住當前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的“主要矛盾”,而這個“主要矛盾”就是管網。
“當前一些城市真正的短板其實是管網的問題,管網總量不夠質量不高,導致污水集中收集率不高,而且部分污水還有溢流入河的風險。”他說。
因此,把有限的資金更多地投入到管網建設中,提高管網質量,從而進一步提高污水收集率,減少直接外排環境的污水量,可能是更加劃算,也更加有效的做法。
之前,地方之所以都盯著污水處理廠,其實也是不明白這層道理。說白了,還是污水處理廠處在明面上,好抓,容易出政績;而管網都在地下,屬于“良心工程”,不好抓,也不容易見到政績。
之所以造成這一風氣,有地方政府盲目跟風、盲目攀比的問題,也有部分環保從業人員“忽悠”的因素。
總之,黑臭水體的表象在水里,根子在岸上,而核心則在管網。同時,污水治理也是一個系統工程,眼睛不能只盯著污水處理廠,還要看到“看不見”的管網,要統籌謀劃、協調推進。
先把污水收集空白區和直排口消滅掉,然后再開展污水管網排查、改造和建設,提高污水收集率。等到這些工作都做完了,如果還想進一步提升水環境質量,到時候再考慮污水處理廠提標不遲。
王家卓也表示,“不應盲目提標”也不是絕對的,如果一個城市的污水管網已經非常完善,經過科學調查和分析計算,認為污水處理廠的尾水排放是造成一些河湖黑臭的主要原因,在地方財政可以承受的前提下,適度提標也是可以的。
總而言之一句話,就是“好鋼要用在刀刃上”,有限的財政資金要用在最大的短板上,爭取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只有這樣,才能避免投資浪費,達到最優的投資性價比。
上一篇:氨氮總氮同時超標怎么辦?